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18 号)精神,抢抓信息经济 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我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重要意义。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支撑,以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逐渐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构建绍兴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是绍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绍兴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2.总体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重构重建”战略部署,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信息消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着力建设经济发展健康、生态环境优化、社会管理规范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打造绍兴经济“升级版”,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全市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产业布局结构不断改善;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 1.0,居全省前列;建成全省一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0,居全省前列;加快实施以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为目标的“两城一区”战略部署,着力构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应用服务广泛深入、信息产业重大突破的信息经济发展新局面,全面确立信息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分释放信息经济发展潜能,努力实现向浙江省信息经济大市的新跨越。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宽带中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构建泛在、融合、共享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有力支撑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社会民生服务水平。 1.加快宽带网络建设。以“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提升固定宽带普及率,扩大光纤入户能力覆盖率。加快推进超高速无线网络建设,优化升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加快开展下一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试点,逐步扩大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公共服务场所、市中心商贸街等重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广泛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容至1000G,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提升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层次,农村区域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全面支持第6版互联网协议(IPv6)。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全市覆盖,构建全程全网、互通互联的广播电视网,具备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广泛拓展新业务和新服务,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 2.加快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充分运用云计算思维,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中心能耗标准,建立分布式、高效节能、弹性可扩展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积极整合各类物联网、云计算资源,着力构建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支撑体系和业务平台、管理平台,重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交通、物流、生产制造、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通过弹性计算、虚拟化、动态资源管理等技术建立云计算平台,为全市各项“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平台支撑。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搭建虚拟化服务器资源池,按需分配计算资源,形成服务于“智慧城市”应用的服务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服务于全市的分布式虚拟化云存储资源平台,为“智慧城市”所有应用系统数据提供公共存储空间服务。 3.加快三网融合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技术、业务、行业、网络和终端等层面的融合,探索业务双向进入模式,实现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创新三网融合分业监管模式,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原则,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扎实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以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抓好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和总部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培育建设,在骨干企业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助推地区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到2017年,70%以上骨干企业实现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的基本覆盖,30%以上的企业初步实现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 70%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率达到80%以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应用率达到60%以上,总部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到2017年,中小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生产、管理以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服务等的比率达到 60%以上。着力推进绍兴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 2.着力推进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深化柯桥区纺织产业集群、诸暨市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嵊州市领带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建设,建设面向集群内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提升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能力。 3.深入推进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柯桥区“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示范区、上虞区省“两化”深度融合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诸暨市“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试点区和新昌县省“两化”深度融合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区建设,为全市县域“两化”深度融合树立样板。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形成园区循环产业链经济模式,推进园区绿色、智能、资源循环 发展,打造全省“两化”深度融合新样板,推动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四、提升发展电子商务 围绕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目标,以电子商务应用普及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全面统筹、市县联动、政企合力,加快实施“电商换市”, 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1.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鼓励各区域立足自身优势,合力打造覆盖电子商务各环节、具备市场交易、网商创业、物流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支持城区建设以仓储分拨、物流配送、快递服务为主导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鼓励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以平台运营、软件开发、技术孵化等为主导的电子商务研发基地;扶持传统产业集聚区开展以营销推广、方案设计、人才培训为主导的电子商务应用产业园区和服务园区。 2.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应用。依托我市各专业市场优势,培育壮大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发展线上线下协同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促进专业市场交易途径多元化、交易过程信息化。加快发展境外电子商务,整合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境内关外仓储物流配送等资源优势,推动专业市场对外贸易发展。鼓励境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与境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提高跨境贸易服务能力。 3.强化电子商务示范引领。鼓励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重点引导传统产业聚集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加快推动行业聚集发展,培育形成全产业链,增强规模效应。鼓励创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一批网络购物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带动产业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4.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支撑。加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加快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五、着力扩大信息消费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消费主体、创新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的活力,积极扩大信息消费。 1.促进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进一步挖掘信息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推动居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增强居民信息消费意愿。建立数字内容 生产、转化、加工、投送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着力推进居民家庭信息化不断向高级智能化发展,扩大居民信息消费空间。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规范信息 消费市场,构建网络诚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创建,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向农村延伸,规范整合各类涉农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综合利用;推动全市行政村完成信息化示范村创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有序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2.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大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提升生活品质。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以建设“智慧安居”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着力构建绍兴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深入推进“134工程”(一平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三中心〈政府行政中心、城市运行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四服务〈市民云服务、企业云服务、城市运行云服务、政府运行云服务〉)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城管、交通、社区、政务等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现代化智慧型城市。加快电子政务智慧化转型。以深入推进全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地理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和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资源,完善智慧政务的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提升政务应用的智慧化水平。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统一应用云计算服务,实现对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促进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建设。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建立政务信息共享资源目录,对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政务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民生领域智慧化应用。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和优化交通动态监测功能,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全面监测、评价和调控,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推进“智慧城市治理”建设,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覆盖全市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提升环境实时监控水平。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依托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绍兴旅游“金名片”。推进“智慧社会保障”建设,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推进市民卡“一卡通”应用,深化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服务市民水平。推进“智慧健康”工程建设,全面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库和卫生资源数据库,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智慧文体”建设,构建面向公众的公共学习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学习、现代远程教育进家庭,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深入构建学习型城市。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扩大“智慧农业”相关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信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集成电路、大数据和云服务、地理信息、网络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 升产业层次,强化信息经济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1.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大集成电路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鼓励企业开展物联网、4G通信、信息安全、智能装备等高技术含量领域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开发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储备等关键芯片及操作系统软件,以设计业的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强芯片制造生产能力,以工艺能力的提升带动设计水平的提高。开展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配套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2.发展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以“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基于“智慧安居”专有云平台与系统的大型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以社会服务管理应用为导向,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通信运营、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大数据、云服务产业,构建面向公众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云服务,重点开展电子政务云、健康服务云建设。以治水为契机,培育发展印染、医药、化工等污染治理重点领域云技术、云服务产业,推广绿色、安全、节约的现代生产制造方式。 3.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进一步丰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在行政管理、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不动产管理、应急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估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4.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围绕信息安全保障示范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传输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向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技术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服务保障能力。 5.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软件技术服务外包等,培育发展政务、民航、医疗、光伏、交通、电力等行业云平台和大数据服务产业,以及网络安全检测服务、智能终端检测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工业控制类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纺织、印染等传统优势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培育发展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所需的应用软件。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服务外包,强化接包能力,逐步形成以软件服务外包为核心,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6.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行业。扶持推动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等领域核心基础关键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中高档片式元器件、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新型传感器、敏感元器件、光电子器件、扬声器零配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等相关产品,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性能化及环境友好化的发展方向,加快促进产品升级。 七、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各区、县(市)要建立发展信息经济的相应工作机构,选配专职人员从事信息经济推进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较强协调服务能力的工作队伍。 2.强化产业引领。编制实施绍兴市发展信息经济总体规划,切实把发展信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规划或实施意见。各地要以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园区为依托,建设一批专业的信息经济创业孵化器,引导支持创业人才和小微企业积极开展信息经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促进信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一批信息经济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入园创办信息经济企业。 3.实施项目带动。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落户我市,推进信息经济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引领带动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组织实施“五个一批”,即:产业项目、软件项目、应用项目、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以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一批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建设。 4.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国家鼓励信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相关专项资金向发展信息经济倾斜。探索建立支持经济发展的产业基金扶持模式,构建发展信息经济投资机制,大力支持信息经济重点领域产业,充分发挥基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信息经济企业,推动企业提升规模和竞争力。研究制定信息经济国际优秀领军人才的优先引进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高校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培养关系,全面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5.加强信息安全。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原则,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安全体系,建立信息安全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区域性的信息安全协调监督和管理体系,严格防范、消除在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重大安全事件隐患,确保全市信息安全。 6.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发展信息经济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普及信息经济知识,提高信息经济认知度。加强网络购物、电子银行、互动媒体、网络阅读、电子政务等信息消费应用示范,改善居民信息消费体验,释放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加强互联网信息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等的监管,依法打击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信息市场秩序,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建立健全信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把发展信息经济工作纳入各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 |